
“疏浚尖兵”續寫使命榮光——記深耕細作65載,吃苦耐勞的“水建人”
發布時間: 2022年10月09日? 瀏覽量:2761次 ?
一段歷史,熱血鑄就;一種精神,薪火相傳。
在水發建設集團,每個員工都熟知這樣一個道理:肯吃苦才能吃香,把工作中的艱難,嚼碎了咽下去,“吃苦”稱為“進補”。而且在水建人看來,吃苦耐勞精神早已經成為企業代代相傳的一種文化內涵。
對此,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賈寶力深有體會:“水發建設集團以疏浚業務起家,65年發展從小到大,由弱到強,南征北戰,屢建戰功,一條根本的經驗就是:只有吃得了苦、受得了累,才能擔大任、成大業。棄虛務實、吃苦耐勞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?!?/p>
近日,走近河南疏浚項目,奮戰在項目一線的“疏浚尖兵”更是用實踐給了我們一個篤定的回答。
太陽“曬”VS水汽“蒸”,員工們硬核對決,絕不服輸
5月1日,水建集團兩條挖泥船從濟寧向河南啟航開拔,標志著河南疏浚項目正式進入施工階段。該項目施工長度為10公里,需要挖泥船開挖土方約250萬方,涉及兩省9個行政村和15個自然村。一到現場,項目團隊就精心策劃,群策群力分析施工重點難點。針對今年駐地干旱,水位持續低,疏浚施工難度大等特點,項目部多次在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測,為優化施工方案提供技術支持。集團第一公司副總經理楊金東曾參與海外施工,這次由他帶隊施工,他一方面積極采取措施,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,一方面充分挖掘和調動各方面潛力,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,千方百計保證施工進度順利進行。
炎炎夏日,挖泥船上的人員頭上太陽曬,腳下水汽蒸,但他們仍堅持不停歇施工作業,工作服被汗水浸透,他們卻笑稱這是“洗桑拿”。
太陽“曬”VS水汽“蒸”,雖然條件艱苦,但員工們硬核對決,絕不服輸。于汝兵是116號挖泥船輪機長,機器在河上作業時,河里水草遍布,經常擁堵海底隔網造成循環水短缺停止工作,為保證機艙機械正常運轉,他帶領大家嘗試用鉤子鉤,用水槍噴等辦法,由于海底口設計非常隱蔽,他經常是跪在滾熱的甲板上一點一點把水草扣出來。
“其實習慣了就好,這都是工作常態?!庇谌瓯f,“我從事的工作與疏浚隊前輩的任務很相似,但我所面臨的困難與前輩們不可同日而語?!?/p>
說起前輩,117號輪機長張合祥是有發言權的,“當年的望虞河國際標疏浚項目,就是我參建的。那時候我還是個毛頭小子?!比缃耠m已年過半百,張合祥依然奮戰在疏浚一線,挖泥船上到處都能看到他繁忙的身影??紤]到船上安裝的機電設備多、接口多,調試任務艱巨,而機艙液壓系統更是需要關注的重點,作為任職最久的輪機長,每一次排查和更換油封,他不但在高達40多度的機艙里親力親為,而且還手把手帶徒,將畢生所學和積累的寶貴經驗與員工們分享。
“這個項目從開始施工很快進入酷暑,高溫已成了天氣的主旋律,而他們卻是一群不服‘暑’的真‘汗’子,有問題一起扛,有險情一起搶,真正做到了團結一致、勠力同心?!彼瘓F總經理助理、第一工程公司總經理王方說,“第一工程公司的前身是環保疏浚公司,隨著集團的發展這個名稱雖然改了,但在我的腦海里,疏浚隊傳承下來的這種上下同欲、吃苦耐勞的精神始終如一,確實是想說忘你不容易?!?/p>
“工作環境艱苦,員工卻報之以歌!”這樣的一支隊伍,愛了!
如果說疏浚施工隊伍是一把利劍,那疏浚隊的員工就是利劍上的刃。然而,練就一個本領過硬的疏浚隊員工,需要千磨萬礪、千錘百煉。
劉祥祥入職剛滿五年,但他已經在多個工地摸爬滾打,來到疏浚隊之后,雖然對疏浚業務比較陌生,但他始終堅持學中干、干中學,不斷從施工項目中獲取經驗,如今他已經是一個業務熟練的技術人員。
朱志前和宋傳玉兩位員工本來是參與海外孟加拉疏浚項目人員,出國兩年,前不久才費盡周折回國輪休,聽到這個項目缺人,二話沒說就投入到新的崗位?!笆杩m椖吭谀?,我們就要在哪??帱c累點,但心里舒坦?!?/p>
“工作環境艱苦,員工卻報之以歌?!闭怯兄@些踏踏實實、勤勤懇懇的員工,把能吃苦當做一把標尺,丈量著自己所參與的每一項工作,才譜寫出一曲曲催人奮進的水建之歌。
吃苦耐勞的精神為集團帶來了市場的認可,不僅是疏通河道,員工們靠著這種精神承建了第一家水庫,筑牢了第一段岸堤,承建了第一座電站……
如今,水建集團堅持“集團化、多元化、國際化、混合制、兼投資”五大發展戰略,已經由單一疏浚業務拓展至水利、市政、房建、公路、機電等多個行業領域,集投資、設計、建設和運營于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公司,年銷售額逾百億元,市場遍布國內30余個省市和國外23個國家。形成了以山東為中心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龐大施工網絡體系,一個老牌國企已發展成為山東省水利施工領軍企業,在全國省級一級水利企業中位于第一方陣。
為此,全國各地有不少同行以及兄弟單位來集團取經。來時,他們心懷好奇:這個公司是如何由疏浚的“單項冠軍”做到了“多項全能”?走時,他們依然好奇:我們投入不比你們少,為何效果不如你們好?
帶著問號來,帶著嘆號走。賈寶力用他撰寫的《新環境下營銷模式轉型與變革》論文中一句話作答:“有多年艱苦環境的磨煉,造就了追求卓越的團隊精神,這種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,推動了企業健康、有序、高效發展?!?/p>
穿越時空的“情景再現”,彰顯著吃苦精神的歷久彌新
水建集團的前身為山東省水利疏浚工程處,1957年在微山夏鎮由16名復員海軍組建而成。吃苦耐勞的海軍精神印刻著幾代人的生命印記,既是一個歷史名詞,也是一種企業精神,更是幾代人的青春奉獻。
當年意氣風發、風華正茂的程玉忠,如今已是年近花甲、兩鬢蒼蒼。1979年6月,他來到水建集團疏浚隊,那個艱苦的年代,至今讓他記憶猶新:“夏天沒有風扇和空調,冬天沒有取暖爐,但有海軍精神筑基打樁,條件再苦也動搖不了我們的堅強意志?!?/p>
有一次,程玉忠所在的三號拖輪在微山白馬河航道內拖帶工程船作業。在倒車過程中,推進器脫落掉入水中,拖輪被迫停航。當時天氣異常寒冷,在水深五米多的水下,打撈推進器的困難可想而知,但為了盡快恢復拖船作業,程玉忠身上擦了點酒御寒,接著就跳入冰冷的水中,屏住呼吸潛入水底,摸索著系好纜繩,經過半小時的努力,終于將這一枚“失蹤”的推進器打撈上岸。
2001年,集團承建鄱陽湖疏浚項目,作為運輸管理隊隊長,程玉忠帶領團隊拖帶長達500多米的工程船和輔助船在長江、京杭運河航道內航行。為按時抵達施工地點,他們風餐露宿,卻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,濟寧沿京杭運河而下抵達淮安要經過十道船閘,通過每道船閘時都要停航拋錨、排隊等候,航行過程中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,隨時防止船隊側翻等緊急情況發生。就這樣,船隊在長江內逆流而上,行駛一個月的時間,最終成功從揚州六圩進入鄱陽湖。
“現在工程局疏浚隊改為水建集團,但集團的光榮歷史時常在我腦海里翻騰?!背逃裰艺f,“我的父親是一名從朝鮮戰場上凱旋的老兵,回國后加入疏浚隊,在水建集團工作了23年,對疏浚隊和水建集團這兩個稱號都印象至深?!?span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
使命任務在變化,施工裝備在更新,但水建人永葆一顆赤誠之心。程玉忠說,他的人生軌跡都是隨著父輩們的選擇而改變的。水利事業就是這樣,獻了青春獻終身,獻了終身獻子孫。但這是他值得驕傲一輩子的事情。如今,程玉忠的兒子程才,已經從他的手中接過接力棒,在水建集團第二工程公司挑起大梁。
一個企業的發展畫卷,底色是人心;一個企業的前行動力,關鍵在精神。一個集體,有了精神就有了靈魂,伴隨著這種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,一代代水建人走過江河湖海,走過萬水千山,走過無悔青春……(王翠芹、張慶祝、王 賽、王海燕 供稿)